为着力推动审计价值转化提升,伊旗审计局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增强审计质量“生命线”意识,把好三大关键环节,加强审计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不断推进研究型审计,切实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和效能。
(一)严把审前预审关。加强对送审资料的预审把关,着力减少审计过程中资料多次补充交付频率,提高工作质效。同时,在内部建立审前学习制度,组织审计人员对重点跟审项目进行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的学习,重点了解项目背景,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并细分落实审计任务与进度要求,夯实项目质量基础。
(二)注重审中复核关。充分发挥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龙头”作用,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时间安排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做到精准聚焦、准确定位,迅速抓住审计要点,全面准确把握违规事项。取证过程中,逐一调查审计事项的真实状况、来龙去脉,逐项核实证据,确保收集审计取证材料的适当性、充分性以及审计取证材料过程的合法性,所附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形成闭环,查处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计过程中召开碰头会、小组会、业务会三级复核后提交法规股审核,确保每个审计项目程序合规、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充分体现法治精神。
(三)落实审后整改关。落实审计整改关,着力打通审计“最后一公里”,推动审计成果转化应用,是提升审计项目质量的目标。一是前端抓问题,要做到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夯实整改基础。二是中端重建议,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同剖析、共商讨的方式,协调形成审计整改建议,提高建议可行性、操作性,瞄准整改“靶心”。三是后端强督促,制定《伊金霍洛旗审计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查和整改销号制度》,下发整改告知书、整改督促催办函,指导和督促被审计单位提高整改实效,推动整改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