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为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实施“三三”工作法,做到资金保障优先、服务保障优先,推动民生实事项目提速提效,项目实施成效得到了党委、政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三项机制听呼声 把好项目征集初选关
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中,充分发扬民主,扩大群众参与度,实现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配菜”到群众“点菜”的转变。一是建立常态备课制度。将镇人大代表按照选区编入网格,要求代表深入群众,充分调研,积极履职,平时与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在第一时间分类汇总报送,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储备库增添“源头活水”。二是建立集中征集制度。采取“线下+线上”“全面+专项”等方法,运用微信工作群、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之家、“智慧乌兰木伦”公众号平台以及“网络人大代表之家”等向广大群众和代表征求民生实事建议项目,通过代表接待日、“我是人大代表我帮你”等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选区听取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和最强烈的呼声。三是建立意见反馈制度。对因非普惠性、非公益性导致没有纳入票决候选的项目,及时向提出建议的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原因,让项目征集过程真正成为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
三个层面严审查 把好项目审议票决关
为了突出民生实事项目的民本性、公益性、普惠性,乌兰木伦镇统筹推进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审查工作,以“充分体现民意、注重全面统筹、力求务实高效”为原则,着重解决一批群众呼声最高、需求最迫切的事,通过“三个层面”的审查,实现“群众想什么”与“政府干什么”精准对接。一是人大代表层面,对前期收集民生项目信息的普惠性、公益性和受益性进行把关,初步筛选后报镇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镇级部门层面,镇人大召集相关局、办、中心集中研究,围绕项目可行性、紧迫性等充分论证、优化完善、测算资金,提出民生实事可选项目。三是镇党委政府层面,根据各局、办、中心反馈意见,召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提交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并在镇人代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差额投票表决,以得票数量从高到低确定正式项目,大会宣布结果并以公告形式向群众公布。
三大举措强监督 把好项目落实评估关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工作方案。按照代表与项目相关性的原则,采取专项检查、集中审议、集中视察和日常督查等形式,建立起“年初查开工、年中看进度、年底问绩效”的监督模式,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一是分解好任务。票决项目产生后,镇人大向镇政府转办民生实事项目,按照项目内容制定实施计划和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调度表,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时间节点等。二是开展好督查。乌兰木伦镇人大创建了“1+3+x”监督模式,即成立1个监督领导小组和3个专项监督小组,每个监督小组由若干名人大代表组成。镇人大民生实事监督小组按照工程计划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监督、检查,并根据调研情况及时组织开展调度工作,让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确保监督实效。三是实施好考评。乌兰木伦镇人大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纳入年度评选优秀人大代表、优秀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重要考量指标。镇人大与镇人民政府形成“双向互动机制”,镇人大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镇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将整改措施及效果反馈镇人大,确保监督实效。
“三三”工作法的运用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流程更加规范,不仅明确了项目征集、论证初选、代表票决、办理实施、监督评议等5个步骤,还构建了“党委领导、人大票决、政府实施、群众监督”工作格局。在工作流程上落细落小,促进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为民办实事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要想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三三”工作法是乌兰木伦镇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推进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注解,更是乌兰木伦镇党委、政府对全镇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